


這些上榜景區各具特色,部分已是國內旅游榜單上的常客。在競爭激烈的文旅市場中,如何借助短小精悍的微短劇擴大自身優勢,實現線上流量與線下“留量”的雙提升?多家景區早已展開規劃。
紅葉柿巖旅游區《奇幻聊齋》演藝帶動景區端午假期客流火爆。
記者 孫遠明 濟南報道
場景富礦
個個都是“天然影棚”
多年來,山東持續推進“影視+文旅”深度融合,開展“跟著影視游山東”系列活動,多地因影視IP火出圈。此次發力“微短劇+文旅”,既是對影視文旅路徑的“走精走細”,也契合當下大眾內容消費趨勢。
“在刷視頻成為日常的當下,短視頻是流量擔當,而微短劇的故事性具有強大吸引力,對文旅項目的流量帶動和傳播作用顯著。”山東旅游職業學院資深旅游專家張曉國表示,山東歷史悠久、文化燦爛、景觀多樣,為微短劇提供了天然豐富的場景和故事源。首批上榜景區均具備鮮明場景特色與多元故事背景,為微短劇創作提供了便利條件,也將推動山東文旅微短劇的高質量發展。
紅葉柿巖旅游區以“顏值+玩法”突圍,開業僅4年便晉升4A級景區。談起景區拍攝微短劇的優勢,山東文旅集團有限公司協同創新中心副總經理、山東紅葉柿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鵬如數家珍,這里曾是鄉村振興主題電視劇《綠水青山帶笑顏》的取景地,擁有山水、陶硫、長城、紅葉、古村“五大核心資源”,并打造了“小麗江”“云上的郁花園”等爆款場景產品,今年又攜手開心麻花上新《奇幻聊齋》演藝。景區2023年攬客120萬人次,2024年迎客達到160萬人次。
靈巖寺景區則是歷史與自然的雙重饋贈。這座始建于東晉的千年古剎,擁有“海內第一名塑”宋代彩塑羅漢像、中國唯一密檐樓閣式磚塔辟支塔、“露天石刻藝術博物館”墓塔林等文化瑰寶。2024年,景區因成為游戲《黑神話:悟空》取景地而爆紅,通過發放3萬份“通關文牒”,成功實現游戲粉絲向游客的轉化。
而提起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,趵突泉、大明湖等標志性景點早已聞名全國,《還珠格格》等影視劇深入人心,這里是濟南泉水文化、名士文化、詩詞文化集大成的代表地。
作為此次入選微短劇攝制地的紅嫂家鄉旅游區,則以“實景集群”取勝。景區擁有江北地區規模最大清末民國風貌的山村民居,古城民國風格建筑,如城、鎮、集市、兵營、醫院等各類場景集中實景搭建,道具庫涵蓋服裝、車輛、刀槍、裝飾品等,還有約40人的話劇演藝團隊“沂蒙四季藝術團”,打造的沉浸式演藝小院每年演出超千場。
各有發力點
從資源優勢到差異化發展
“微短劇+文旅”的本質,是一場關于“關注度與情緒價值”的革命。在短視頻主導流量的時代,微短劇作為“輕騎兵”,為傳統文旅宣傳打開了新思路。各景區從單點突破到全鏈規劃,已有差異化發展路徑。
在李鵬看來,景區和微短劇是品牌間相互賦能、互為帶動的關系,二者的用戶群較為一致。據了解,紅葉柿巖旅游區線上累計曝光量將近70億次,“85后”客源能占到將近80%。接下來,景區將邀請主創團隊,合作開發“奇幻聊齋”和“跟著齊王巡長城”兩個淄博在地文化IP。同時,打造微短劇創客營地,搭建場景,邀請團隊拍攝其他類題材的微短劇。
濟南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以 “泉文化”為核心,將深度挖掘泉水資源與歷史文化內涵,與微短劇優質團隊合作提供多元拍攝場景,參與“微短劇+”創作計劃借勢流量推廣,并計劃推出微短劇主題旅游產品與線路,推動模式可持續化。
靈巖寺則將視野放在提供定制化取景服務上,景區總經理石鵬告訴記者,接下來將深入挖掘景區內各個景點的特色,為不同類型的微短劇提供多樣化的取景選擇。例如,為仙俠玄幻劇提供辟支塔、墓塔林等神秘古樸的場景,為歷史正劇提供千佛殿等能展現厚重歷史感的場景。
“紅嫂家鄉旅游區將發揮景區實景優勢,借助專業大型影視劇團隊逐步給景區搭建的實景場景,為微短劇提供不可復制的實景拍攝場景。”山東廣匯集團副總裁唐澤海說。景區將利用特有的承載抗戰劇、年代劇、農村劇的優勢,承接相應戰爭題材、年代題材、農村題材的微短劇;同時發揮景區“沂蒙四季藝術團”演員、創作、演藝等優勢,有針對性打造滿足各行業需求的定制型微短劇創作中心。
值得注意的是,多家景區均提及與高校合作,通過搭建實踐基地吸引學生與專業人才,為微短劇創作提供新鮮血液。
政策護航
從單點突破到構建生態
采訪中,有業內人士表示,“微短劇+文旅”的融合,能吸引游客前往拍攝地打卡游覽,帶動當地旅游消費和相關產業的繁榮。微短劇《當星光墜入花海》的拍攝印證了這一點。該劇今年3月在煙臺拍攝期間,20天內帶動景區、餐廳消費超500萬元。
唐澤海表示,“微短劇+文旅”是文旅企業推廣文旅產品的重要渠道,有著低成本、高效率、大范圍、傳播快、信息大等優點。“微短劇只要找到文旅產品和項目的爽點、亮點、爆點,通過經典的文案吸引到游客注意力,二者必然成為相輔相成、相互提升的絕美搭配。”
靈巖寺則將微短劇作為文化煥活的新載體。石鵬告訴記者,微短劇能將靈巖寺歷代高僧的歷史傳說、建筑美學等轉化為劇情元素,實現“動態活化”。此外,《黑神話:悟空》爆火后,景區推出“通關文牒免票”“悟空主題微演藝”等活動和產品,將游戲用戶轉化為景區游客,并開發金箍棒、佛珠手串等文創衍生品,形成“IP—體驗—消費”閉環,微短劇也同樣適用。
“對于文旅項目來說,也不能為傳播而傳播,更不能跟風迎合,還是要在扎扎實實地做好配套、內容和服務上狠下功夫。”張曉國提醒。
多年來,山東對微短劇與文旅融合的扶持已形成政策體系,不斷推動微短劇與文旅產業跨界融合,營造跟著微短劇“打卡山東”的新風尚,力爭實現“一部劇帶火一座城”。在資金獎補、審批發行、宣傳推廣等方面予以適當傾斜。同時引導專業影視機構和人員參與精品創作,進一步強化“微而不弱、短而不淺、劇有品質”的導向。
今年,山東省廣電局印發了《山東省推動微短劇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》,同時聯合17家省直部門印發《山東省推動“微短劇+”創作計劃工作方案》,積極引導微短劇創作提升。加大獎勵力度,擴大獎勵范圍,單部微短劇最多可獲得100萬資金獎勵。
在打造微短劇攝制地和拍攝取景地上,明確提到優化提升現有影視基地功能,提升攝制地配套服務能力水平,打造一批微短劇拍攝取景地。完善評選政策,鼓勵各地出臺微短劇攝制地和拍攝取景地配套政策。此次29家微短劇攝制地、拍攝取景地名單的公布,將為微短劇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創作沃土。
從“影視+文旅”到“微短劇+文旅”,從“跟著影視游山東”到“跟著微短劇打卡山東”,山東正以微短劇為杠桿,撬動文旅融合的新機遇。期待有更多高質量的微短劇借取景地誕生,也期望短劇的線上流量可以助力景區實現線下“留量”的轉化,二者協同并進。
評論 評論 微信掃碼 立即評論
暫無評論